看了这么久,登陆上来一起参与互动吧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本帖最后由 长腰山人 于 2017-9-1 10:00 编辑
每当我要远行,总是兴奋得睡不着。雅江之夜我又是一晚迷糊,加上出门的那个晚上,已经连续两晚没睡踏实了,12号注定又是疲劳驾驶的一天。
早上起来,洗漱完毕,我把驮包里一桶挤压变形了的康师傅烫来半生不熟囫囵吞枣了,我们于8点出发。可出门不久就遭了那个黑里透红的藏族老头敲棒棒,过雅砻江大桥,开门费强要10元。我说,那送句祝福嘛,他随口吉祥话而出:扎西德勒,一路顺风 ! 左拐,出短隧道后,一路蜿蜒爬升到4300米左右,就一直徘徊在这个海拔。
摩托车在各个山顶间绕行起来,如同那蓝天下低飞盘旋的乌鸦一般。远处,天路的尽头,白云朵朵,牦牛成群。风景不错,心情也不错。那高山草甸上,自驾游的人们正在尽情享受着这川西高原的夏日风光,pose尽摆。我路边停车,也在这高山草甸上徜徉起来。
耍了一会儿,我们又上路西行。翻过4400米的卡子拉山,到理塘12点半。在加油站旁雅安人开的饭馆匆匆吃过中餐后已是下午1点半,账房先生的我付过款后,我们又急着赶路。路漫漫,到巴塘还有170公里。不过,差不多都是平坦路加下山路。从第二天起,我们两个差不多都分开跑,到时候电话联系。老邱那250(他那摩托排量,姑且这样称呼 )高原提速能达九十码,他说骑慢了耗油,我那爱车最多60码左右,还同我一样,时有高反。加之我一路走一路拍,基本上都是他等我。
出理塘不久,骑着250的邱建远远把我甩在后面,一个人以90码速度跑得无影无踪。 我一个人孤寂在路上,屁股坐痛了,坐也不是抬也不是。扭油门的右手还酸痛不已,下坡时我使劲甩,活脱活脱 。当我来到那个川藏线有名的姊妹湖畔时,人也多起来了,都在找角度消耗内存,“咔嚓”声此起彼伏。下山路上,走在前面的老邱电话与我,说正遇暴雨。不一会儿,我走进雨中,急忙把雨衣雨裤雨靴套上。
今天穿过了几个黑咕隆咚的隧道,空气不流通,灰尘大得很。我真不知道,当初建康是怎么来巴塘的,那时还是盘山碎石路。 我手机导航到巴塘康南民族高级中学,心想一定是建康昔日战斗过的地方。可到达目的地后,顾不得还穿着雨衣(由于后来差不多都是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上跑,我们都一直冬装,老邱还毛皮鞋呢),急忙拍照再电话联系他,原来他以前的巴塘中学在别处,后来与师范校合并了,这所中学他走时还不存在。
傍晚时分,我们骑着摩托在乱糟糟的巴塘穿街走巷,找住处。后来在一藏族人开的驴友之家落脚。3人间每人每晚30元,老邱说给70元就只安排我们两个,老板同意了。收拾好后,邱建约起走进一家杂七杂八牛杂店。他张罗着,我窝在沙发上看电视。一个拴着围腰的男人突然拍了我一下,脸侧一边偷笑 ,原来是以前天全开《荤豆花》的杨老板,麻将桌上也较量过,不过输得多的是我。世界很大,天全很小,他笑着说才来1个半月,生意还不错。其实,在巴塘经商的天全人大有人在。这不,刚进城,就有一家《天全饭店》,招牌很是扯眼。
巴塘,川西的最后一个门户。海拔只有2500多米,气候宜人,日照好,巴塘苹果久负盛名。但城市道路一样也挖得乱翻翻的,灰尘满天。不过,比起弹丸之地的雅江,繁华了许多。吃过牛杂,我陪邱健去买口罩,无果。由于两天疲劳骑行,我们没有在乱糟糟的县城转悠,打着手电,爬坡上坎,回到小巷深处的驴友之家。我躺在床上,发说说游记,已经吊起口味,学校群里还等着看我的《2017我要去西藏之二》呢。今天又骑行了300公里,明天正式出川,进入西藏境内。
图文随后,谢谢欣赏!
骑自行车川藏线行的他才是真正的英雄!
剪子弯山隧道,户外导航显示海拔4178米。
在这4300多米的高山上还有村落,左边那是牦牛围栏。
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山顶绕行,路砍下的电线上一群乌鸦正列队虎视眈眈盯着我们,一点也不怕生。
蓝天白云下,自驾游的人们情不自禁把车开到高山草甸上,尽情享受这夏日的高原风光。
在这海拔4300多米的高原上,我的海王星是不显得更加可爱、矫健? 后来,当我从西藏花了870元托运回来磨得伤痕累累时,我心痛不已。在我心里,那可就是我的宝马摩托了!
白云悠悠下,感恩标语也是川藏线上的一道风景线!
那天,蓝得深邃;那云,仿佛能伸手触及。躺在这高山草甸上,我想你会抛弃世间浮尘的。
翻过这座海拔4400多米卡子拉山,离世界高城——理塘已不远了。
理塘,川藏线上最高的一个县,海拔4100米,灰尘很大,我们只是匆匆过客。
在加油站旁匆匆吃过午饭后,我们又上路了。出理塘不久,跑在前面的老邱早已无影无踪,直到两小时后在路边看到他等我。
观景台处,我停下了脚步。川藏线上的观景平台众多,难怪每到夏天,在这条318风景线上的驴友络绎不绝、趋之若鹜!
远处终年不化的雪山,近处飘飞的经幡,踽踽独行的我有点冷飕飕的。
海子山,那姊妹湖是川藏线有名的景点!
真佩服那两位骑行者!
纵观川藏线上的驴友,有这么几类: 第一类是双拐徒步丈量川藏线的,但真正走完的不多。网上常常看到那些美女徒步求搭车的帖子,不过走完川藏线,这样的桃花运我是没遇哚的哈 。还有说那满地的丢弃避孕套,没那么龌蹉。其实是驴友装水用的,也说是套在鞋上防水。当然...,也...。 第二类是骑自行车的,这类群体,真的是有骑到拉萨的,在离拉萨还有二十多公里的达孜县我看到过,还给他们竖起了这个 。当然也有前面开着越野车,后面骑着自行车的,累了,捆绑在车顶,坐车前行。 第三类如我,骑摩托的,这类人群只要车好技好 高反不剧烈,一般都可骑到拉萨的。路上也看到一个骑着踏板进西藏的,在拉萨的第二天,布达拉宫广场还遇到一个名山中学的化学老师,也是骑摩托车进去的,不过不是踏板,他还想去珠峰大本营呢。 第四类是开车去的,赶路的话最快三天可到拉萨。
导航到这里,电话一问,却不是“抗战”八年的建康工作过的地方。热得不得了,我顾不得别人的侧目,当街脱衣,换夏装。
今天游记到此,欲知明日出川如何,且看后续2017我的西行漫记之三:山高路险。谢谢大家!
|